醫師,我皮膚癢不可以吃什麼食物?
這是我與病人對談經常會被問到的問題,我一直很好奇為什麼病人會有這麼高的比率會問這個問題,所以如果時間允許我就會反問為什麼你會問這個問題,我歸納下來不外乎有下列情形:
一大家都說有皮膚病不能吃 …..,這個黑名單有一長串族繁不及備載,舉其耳熟能詳眾所周知的像是海鮮、蛋、鴨肉、芒果、香菇、竹筍等。這個觀念混雜一般我們既定的信念,加上一些中醫的觀念、再佐以西醫所講的食物過敏,創造出這個橫貫古今融合東西的創意料理。 二、我去看病醫師都會告訴我什麼不能吃。是的對很多疾病,治療不應該全然靠藥物,生活習慣改變,飲食控制都很重要。糖尿病是這樣、腎臟病是這樣、高血壓也是,那皮膚病呢? 三如果知道是哪些食物引起的,我就不要吃,那我的皮膚病就會快一點好,也比較不會復發。是的,這是一個聰明講求效率充滿理性外加有科學精神的人。這種思維比較符合我們這些受西方醫學教育的醫師所定義的食物過敏。
以下我想先給大家一些食物過敏的一些基本概念 食物過敏很常見嗎?事實是不如你想的多,資料來源不同有不同的數字,大體約百分之五左右,嬰幼兒較高大約百分之六,成年人大約百分之3~4。
什麼是食物過敏?醫學對食物過敏其實是有嚴格定義的,一定是對食物的某一成分出現專一性的過敏反應,這個成分大多是蛋白質。這個專一性過敏反應又可分和E型免疫球蛋白相關跟不相關過敏反應兩種,其中如果E型免疫球蛋白相關的過敏反應會在接觸到過敏食物後較快速產生反應,相反的,與E型免疫球蛋白無關的食物過敏則比較會有延遲性的反應。
有了這兩個概念後或許可以解答你的一些疑惑,為什麼食物過敏發生機率不如你想像的高,因為也許你吃了某食物有不良反應沒錯,但是這個不良反應不是上述的兩種專一性過敏反應引起的。舉例來講,吃到不新鮮的海鮮所引起的皮疹,這是因為海鮮保存不當蛋白質腐敗產生一些分子,這些分子經腸胃道進入身體後會直接刺激血球內一些特殊的細胞產生後續一連串的反應,這個反應不是我們所說的專一性反應所以不屬於過敏反應,雖然我覺得不太恰當,但是如果硬要說,比較像我們一般說的「中毒」反應。如過是這種「中毒」反應,比較會出現你吃很多次蝦子只有一兩次起反應,而且你也有意識到這次吃的比較不新鮮,如果是這樣請你不要在錯怪為你壯烈犧牲的蝦子了。相反的如果你真的對蝦子過敏,那你每次吃蝦子後十之八九都會起反應,所以了這個反反覆覆可以預期的再現性是真正食物過敏非常重要的特性,如果你吃這個也癢吃那個也癢那你就要懷疑是不是真的食物過敏。
另外食物過敏不一定會立即性出現反應,所以當你在抓嫌疑犯時不要只考慮最近的食物,比如說你身體下午起了癢疹,不應該只考慮中午吃什麼,要多往前推一點,這樣你提供給醫師的訊息才會完整,才不會出現錯怪或是疏漏的情事。
食物過敏會有哪些症狀?
食物過敏最常出現症狀的器官是皮膚,但是不是唯一。腸胃道、眼睛、口腔黏膜與呼吸道也很容易出現不適,當然也會出現多個器官受影響的現象。那麼最常見的皮膚症狀可以有哪些?就是異位性皮膚炎和蕁麻疹,其他濕疹樣病灶或是非特異性紅疹也都有可能發生。我們已對異位性皮膚炎與蕁麻疹的了解,也可以進一步理解為什麼食物過敏真正發生率比預期的低,因為異位性皮膚炎本來自然過程就有可能時好時壞,因為影響異位性皮膚炎的變數太複雜,如果你對一位病人無為而治你就會看到這時候好好的隔幾天突然惡化了,反之亦然,這位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總是要吃東西吧,這時候食物自然就成了箭靶。相同的,蕁麻疹又叫風疹塊,來去如風,所以如果你下午又惡化了,你可能自然聯想到你的午餐。 但是真的是食物引起的嗎?答案是你必須觀察一下是不是你所懷疑的兇手(食物)經常會使你原有的問題惡化或是本來好好的突然會出現問題,花時間觀察才能自助人助。對食物的恐懼真的是古今中外皆然,從我們鄰國韓國所拍的電視劇大長今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劇中也提出不少的禁忌食物,台灣到現在也還有人相信農民曆所提到的禁忌食物,歐美的現代醫學研究發現異位性皮膚炎的小孩的照顧竟然出現營養不良的現象,起因當然是對食物過敏的恐懼,所以從吃這個也癢吃那個也癢,變成這個也不敢吃那個也不敢吃。我想強調的是要仔細觀察,確認有因果關係再採取行動。
哪些檢查可以確認食物過敏?
最標準的方法是食物挑戰檢測,其實就是沒有症狀時再吃看看,嚴格上來講,高標準的食物再挑戰檢測需要做到雙盲,也就是受試者跟醫師都不知道吃的是什麼,這樣的作法有缺點是可能會發生嚴重的過敏反應─過敏性休克。其它可以做一些抽血檢查,檢查是否有對食物分子產生專一的E型免疫球蛋白,此外,也可以做皮膚點刺測試。要提升檢查檢出率與準確性,先行觀察歸納可疑的食物是很重要的,檢查的角色是再確認,相反的如果你沒有觀察到任何可疑食物,但是抽血卻對某食物的過敏原出現陽性反應,你也必須從平常飲食再確認是否真的有相關。有些人會去做一些過敏原檢測,所費不貲,遠比你在醫院做的項目多很多,但是他有可能是測G型免疫球蛋白,基本上是違反定義的,有沒有意義實在值得討論,如果你已經做了,根據結果你還是要去觀察吃了懷疑的食物會不會起反應,這也是一種開放性的「食物挑戰檢測」。
哪些食物容易引起過敏?
最常引起過敏的都是一些常吃而且重要的食物,蛋、乳製品、小麥、蝦子、花生或是其他堅果類等,日本的結果有提到蕎麥。這些食物的共通點都是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小孩與大人也有些不同,嬰幼兒最常見的是蛋奶類,長大一點慢慢地就以海鮮像是魚蝦最常見。會出現這些轉變是因為我們接觸的食物種類出現變化,另外就是免疫系統會出現對原來的過敏原產生耐受性,簡單一點說就是接受他不再攻擊這個食物過敏原了。所以你以前吃蝦子不會過敏不代表你一輩子吃蝦都不會過敏,相反的你現在吃蝦子會過敏不代表你一輩子都不能再吃蝦子。
我為什麼會吃這個也癢吃那個也癢?
在寫這個文章時剛好有一位病人問我醫生我最近都沒有吃芒果為什麼還會癢,我的回答是因為你是汗腺發炎,是天氣悶熱流汗過多引起的,當然跟吃不吃芒果沒有關係,當然這位先生是掉進去芒果有毒芒果容易引起皮膚癢的先入為主的觀念裡。稍早我有強調這個食物過敏反應是對食物的某一成分出現專一性的過敏反應,從字眼上其實感覺是 一對一,所以當你出現吃這個也癢吃那個也癢時,食物是罪魁禍首的機會就低了,例外的是,有些食物他的過敏原分子結構非常雷同,就有可能對多種食物同時過敏。所以如果你對牛奶過敏,也可能對羊奶過敏,但是過敏的症狀跟嚴重度可能不一樣。另外像是「橡膠水果症候群」,有些人會對乳膠製品過敏,他在吃到某些食物會惡化,這些食物像是香蕉、鱷梨、栗子跟奇異果,這是一個很經典的例子。從這個例子衍生出來觀念素食者不是不會發生食物過敏,大豆(黃豆)也不罕見,其他蔬菜水果也都有發生過。
為什麼我去看皮膚科醫師他會交代我不要吃……. ?
的確有些醫師會主動交代哪些不要吃,不過我沒做過同業之間的田野調查,我依個人的想法將這樣的情形合理化,最有可能是雖然食物過敏佔的比率沒有那麼高,但是它的確是可能的因素,在不知道什麼原因引起你現在皮膚問題的情形下,暫時先排除,之後再觀察,就如同之前我歸納病患的想法,畢竟移除被懷疑的食物是我們人可以控制的事。 我想了一下有沒有皮膚病我一定會交代那些東西不要吃,想到的是一個罕見疾病叫皰疹樣皮膚炎,這是一種水疱病,對食物中的麩質產生過敏反應,除了皮膚的症狀外還會有腸胃道的症狀,杜絕有麩質的食材,有助於腸胃道症狀的控制,但是對皮膚則是助益不大。如果我們不要侷限於嚴格的食物過敏而是放大範圍來看其他原因的皮膚病,我以乾癬來舉例,乾癬是一種自體免疫系統疾病,不是食物過敏所引起,主要表現是皮膚出現帶有銀屑的紅色斑塊,很多人認為皮膚病不應該吃魚,但是研究卻顯示魚油有助於乾癬病患,所以理論上是不需要忌吃魚的,我的結論是個體差異是存在,你應該要客觀地觀察是否真的會有影響,再來決定要不要忌口。
最後我以一個我個人實際案例建議大家,不要認為你的皮膚科醫師有超能力,直接就問這是不是特定食物引起的。曾經有一位病患來就診,在胸部與頸部出現典型急性與亞急性的溼疹樣病灶,問了一些接觸史都沒有結果,這位先生問了是不是食物引起的,我直接想到這麼局部分佈的溼疹樣病灶,接觸性皮膚炎比較有可能,所以我就回答一般常見食物過敏反應,會比較全身性分佈,除非是皮膚對食材直接接觸,等到他拿到處方箋時才跟我說可是我這兩天有吃香菇,而且是吃生香菇,這個訊息對醫生而言是非常關鍵的,如果問診中得到這個訊息整個溝通會更好才對。如果再以異位性皮膚炎為例,異位性皮膚炎會因為多種因素惡化,不同因素產生惡化後病灶是一模一樣的,我不認為有醫師有能耐可以準確斷言這是什麼食物引起的,醫生需要你提供正確的病史,包含食物史,才能加以判斷,提供你正確有效的建議,讓整個治療更迅速有效率。
Comments